【漢諾威現場直擊】當地時間3月30日,被譽為“世界工業貿易晴雨表”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拉開帷幕。在歐盟與美國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,這場聚焦“工業轉型”的盛會成為觀察全球產業變革與地緣博弈的關鍵窗口。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開幕式上直言:“自由貿易正面臨危險,但國際合作仍是唯一正確答案。”
AI賦能工業轉型:從技術展示到生態重構
本屆展會以“賦能工業可持續發展”為主題,吸引來自60多個國家的4000余家參展商,其中中國展商達1000家,數量僅次于東道主德國8。技術展示呈現三大趨勢:
工業人工智能:西門子董事會主席博樂仁指出,AI與大語言模型正在重構傳統工業的“操作系統”,例如通過預測性維護將設備停機時間減少30%5;
綠色技術突破:氫燃料電池、壓縮空氣技術等清潔能源方案成為焦點,多家企業展示“零碳工廠”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;
跨界融合:量子計算與工業物聯網的結合初現端倪,德國初創企業展示量子加密的工業數據傳輸系統5。
中國角色:從“參展大戶”到“生態共建者”
中國展區連續第八年亮相,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打造的“投資中國”平臺成為中外企業對接樞紐。三一重工、寧德時代等企業帶來AI驅動的智能制造產線模型,而優必選機器人則演示了人機協作的柔性生產場景8。德國機械制造商協會代表評價:“中國已從技術學習者轉變為標準制定參與者,尤其在工業互聯網協議融合方面展現領導力。”
未來展望:轉型陣痛中的共生邏輯
漢諾威工博會揭示了工業革命的悖論——越是技術競爭白熱化,越需要國際合作筑牢創新底座。正如朔爾茨所言:“當機器學會思考時,人類更需要學會協作。”5 隨著AI從工具進化為生態組織者,全球工業體系或將在碰撞中重構出更具韌性的共生網絡。
產品采購,認準德普瑞!
總機:0755-27219112
郵箱:sales@deppr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