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2025全國兩會工業高質量發展路徑
春潮涌動,兩會再啟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以"數智轉型強筋骨,創新驅動鍛重器"為主線,為中國工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能。報告中23項制造業專項部署、68次提及"產業鏈"關鍵詞,勾勒出新型工業化建設的清晰路線。
【智造革命重塑產業格局】
"人工智能+"行動首次以專章形式寫入報告,明確實施"工業智能體培育計劃"。中國船舶集團首席技師傅國濤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:某船用柴油機生產線引入AI質檢系統后,產品缺陷率下降72%,單臺制造成本降低15%。"這正是《報告》強調的'人工智能與制造優勢深度融合'的鮮活實踐。"
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詳解政策深意:"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8.8%,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與工業知識庫結合領域已建成42個國家級創新平臺。今年重點推動'千模萬廠'工程,三年內實現20萬家企業智能化診斷全覆蓋。"
TCL董事長李東生透露,其華星光電11代線通過數字孿生技術,使面板良品率突破98.5%行業極限。"制造業的'破卷'之道,在于構建'研-產-供-銷'全鏈條智能生態。"據悉,工信部將設立300億元工業大模型專項基金,重點支持裝備制造、電子信息等十大領域。
【基礎再造筑牢產業根基】
報告首次提出"工業強基2.0計劃",明確在高端軸承、工業軟件等12個"卡脖子"領域實施攻堅。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,2024年我國關鍵零部件自給率提升至81%,但仍有35類高端液壓件依賴進口。"今年將建立'揭榜掛帥'項目庫,對突破進口替代的企業給予增值稅留抵退稅加計20%獎勵。"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在青島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,記者看到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時連接著268家供應商和1600家客戶。"這正是報告倡導的'全要素生產率提升'范例。"海爾智家負責人介紹,通過產業鏈協同系統,新品研發周期縮短37%,庫存周轉效率提升53%。
【綠色制造培育新增量】
"報告將綠色工廠建設目標從'十四五'規劃的萬家提升至1.5萬家,釋放強烈信號。"美的集團副總裁鐘錚算了一筆生態賬:其武漢工廠通過光伏+儲能系統,每年減碳相當于種植340萬棵冷杉,"綠色制造的經濟賬已從成本項轉為收益項"。
在政策組合拳方面,國家發改委將推出"工業碳效碼"評價體系,對達到3A級企業給予排污權交易優先權。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特別關注到:"報告27次強調安全,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防護標準即將升級,今年將建成50個國家級工控安全示范基地。"
【產融結合激活新動能】
針對報告提出的"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",山東省財政廳廳長李峰透露創新舉措:"今年試點'設備更新貸',企業采購國產高端機床可獲90%貼息。"據統計,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較去年增長23%,其中專精特新企業獲貸率提升至92%。
在深圳比亞迪特種裝備制造基地,價值10億元的智能機器人產線正在調試。"這筆投資源自50億元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支持。"項目負責人表示,產線投產后將實現減速器精度達到微米級,打破日本企業壟斷。
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,2025年將實施"智改數轉網聯"新三年行動,目標培育100個國家級智能制造先行區,推動工業經濟向"智"向"綠"向"新"躍升。正如報告所言:"讓鋼鐵洪流注入智能基因,讓傳統車間變身創新工場,中國制造正以嶄新姿態定義全球產業新坐標。"
產品采購,認準德普瑞!
總機:0755-27219112
郵箱:sales@deppre.com